6月9日,上海崇明,上海海监联合多部门举行了一次针对海底电缆保护执法海陆空协同的应急演练行动,直升机、多艘海监、渔政、海事等部门执法艇迅速出动,违法作业损坏海底国际通信电缆的渔船在执法艇的引导下驶回指定码头。
在各地电信运营商都在头疼基站建设难、光纤进楼难的问题时,旗下的国际海缆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保护待遇,着实令那些每天背着指标的运营商员工“眼热”。但如果看到下面一系列数字,或许会明白原因。
上海是亚太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是我国内地主要的国际通信出入口,在上海崇明有中国电信的中美、亚太2号、TPE、亚欧、亚太直达等5个系统,8条国际通信电缆。在浦东新区芦潮港登陆的有中国联通C2C、FLAG等3个系统4条国际通信电缆。两地承担了我国80%的新闻数据、国际互联网和国际电话的传送任务,通达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邬贺铨披露的一组数字,又让我国网民不淡定了,2013年,全世界人均国际干线带宽为52K,非洲为8K,我国仅为4.3K。也就是说,我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是非洲水平的一半,“出口带宽的水平在拉低中国在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上的指数。”邬贺铨说。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电信运营商已经加快了扩展国际出口带宽的步伐。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国际出口带宽为4.12Tbps,年增长20.9%。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宣布,已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地的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新跨太平洋国际海底光缆(NCP)工程建设,这条海底光缆全长超过1.3万公里,设计容量超过80Tbit/s,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预计将在2017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国际海底光缆系统的完善与扩充,不仅可以让国内网民在上网时速度更快,而且国民在跨境漫游通信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通话和网络质量。
在“地球村”时代,没有了互联网,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海监局等政府部门对国际海缆如此重视。此前便曾发生过国际海缆断网,导致诸多网站访问拥堵的事件。其中原因不一,有地震等天灾,也有渔民破坏等人祸,后者便是此次联合执法的对象,而一次断网修复时长约15日,成本至少要600万元。不过,在欣慰于中国运营商的海光缆能得到如此“特殊照顾”的同时,想想那些进不了地铁、楼宇、居民小区的移动基站,突然又有些沮丧了。
作者:郝俊慧 张程 来源:IT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