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科:从“五个跨越”到“五个振兴”
2021-02-01 10:26:48

 

2021年1月21日,信科集团年度工作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发出了迈向“十四五”的动员令,提出了集团未来五年“五个振兴”的发展路径,确定了“十四五”发展总的基调。

“五大振兴”的提出基于什么背景?与“十三五”提出的“五个跨越”有何联系?振兴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基础条件?振兴发展的关键在哪里……此篇将围绕集团年度工作报告精神,共同学习认识“五个振兴”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珍惜发展好局面,巩固发展好势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振兴之基:

五个“跨越”奠定坚实的振兴阶梯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在集团南北两区发展的几十年间,我们已经历大大小小将约“十个五年”,按照“每年一小步,五年一跨越”的节奏,持续推进改革,逐步完成从科研院所向信息科技央企的转变。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集团通过核心竞争力的不断锻造,理直气壮去引领,努力实现了五个新“跨越”:

通过坚决扛起建设世界一流信息通信企业的光荣使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抓手,着力统一协同开放合作,集团整体实现“重组跨越”,国有资本控制力不断增强。新集团迅速完成市场、科研、财务、投资、文化等统一管理,确定“六个三”战略定位,有效整合无线、大集成内部资源,初步形成战略定位明晰、治理体系完备、业务边界清晰、内部管理协调、各类资源有效联动的新格局,1+1>2的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国内和国际、运营商和GE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产规模大幅提升,国际市场及部分产业公司实现“倍增跨越”,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集团资产总额最高值突破1000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近40%;国际销售额相比“十二五”末实现翻倍,占比由“十二五”末7.68%上升至16.08%。

通过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坚持“四个面向”,在5G、高端光电子、集成电路芯片、超高速通信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均有系统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力实现“整体跨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抢抓“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市场布局、产品组合、人才结构调整,由单个产品向综合解决方案、由硬件向软硬结合、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产业结构实现“转型跨越”,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相互协同态势基本形成,“大信息、大集成、大安全、大服务”格局初步建立,GE市场占全集团市场规模提升至近50%。

通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再创新,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增量”理念变革,通过管理提升要效益,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同步跨越”,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及下属公司(除数据所外)均完成公司制改制,集团董事会规范运行,国企改革次第开展,不断深化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大人才中长期激励力度,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集团人均营业收入最高时跨过140万元大关,通过清产核资、计提减值、处置低效无效资产、转让等各种措施累计消化风险资产100亿元。

经过过去五年的艰苦奋斗,一个全新的“信息科技央企”在中国信息通信行业的系统转型与变革中焕然新生,拔节成长。这一变化的过程,让我们看到:集团多年发展的基石,砌成了我们面向未来的台阶,增强了我们登高望远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进一步振兴发展有基础、有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企业经营发展的结果,必须以经营思想为先导。统筹又一个五年,仍然需要一条明确的“发展主线”牵引。

 

振兴之因:

肩负使命勇立信息时代潮头

今天的中国信科虽万象更新,却也负重前行。

站在2021这一“十三五”与“十四五”承上启下的起跑线,即将面临的“下一个五年”全然不同于过往。新的五年嵌入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既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又是疫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确定性长期存在的五年,也是全球信息科技加速转型转向智能时代的关键五年。在不稳定不确定全球环境中,中国信科将以承载巨大希望的“顶梁”角色参与其中。展望新的五年,以什么样的发展主线直面这一特殊时期,如何厘清当前生产经营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我们既立足过去寻经验,也要面向未来找方向。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谋划。

在信息通信产业深度调整期,集团有的企业正处于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有的处于发展的降速提质期,有的处于困难瓶颈的突破期……。我们深刻感受到:应对当前局势,推动集团稳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突围,于改革中发力,于发展中突破,唯有找准制约集团发展的底层因素,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水平实现全面振兴,方能勇立信息时代的潮头。

为什么锚定“振兴”?

追本溯源,从词源理解,就是“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就是“振发兴举,增强活力”。结合于集团:“振”,是集团上下,面向未来五年亟需的作为和状态;“兴”,是面向未来五年亟需的希望和蓝图。成立不足三年的中国信科集团,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新生企业,其承历史之厚,积根基之深,逢时代之势,亟待大力发展、兴盛起来,亟待共拾振兴意识、力行振兴作为,不断增强各方活力,以期旧貌换新颜,在传承精进中厚积薄发,在改革焕新中击水中流。振兴之必要,表现在:

凝聚振兴意识,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集团殷殷嘱托的使命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集团时,从科技战略的高度对集团参与我国信息科技“大国重器”构建、参与全球信息科技竞争、保障我国信息科技产业安全提出了殷殷嘱托。这份沉甸甸嘱托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信息通信发展,对我国信息通信产业振兴寄予的高度期待和重大期望。

信息科技作为使能性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创新周期更迭最快速、力量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最强大的领域,注定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占据极其重要位置。信息科技振兴,已成为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作为信息科技央企和信息科技从业者,我们责无旁贷,唯有立足于行业发展势头、立足于国家和社会需要,以“信息科技之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之复兴”。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集团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必须凝聚振兴意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响应时代要求,对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破解制约我国信息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中国信息科技“顶天立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凝聚振兴意识,是顺应全球信息通信新一轮发展趋势抢占发展潮头的现实要求。

回看全球信息通信发展史,世界信息通信头部企业一直在技术代际更迭中不断优胜劣汰,发展规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存活之道唯有“星夜疾行,勇立趋势潮头”。

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的加速度越往前越迅疾,信息科技新周期下的竞争越向上越激烈。又逢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世界的动荡,更多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全球疫情冲击所带来世界经济环境的整体变化,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新格局,经济社会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叠加影响,正撬动起信息科技业界又一次“吐故纳新”。同时,“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的演进方向,行业、产业的又一轮“新陈代谢”将深层次拷问企业应对能力。

机遇与危机催人逼人。这些变化与态势,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要求我们:必须凝聚振兴意识,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展现新气象,担当新作为,必须用高质量的发展对冲经营环境不利影响。

凝聚振兴意识,是成立中国信科集团初衷和开创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新格局的具体要求。

成立中国信科集团,是我国打造世界级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平台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竞争、抢占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具体行动,也是国企国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信息科技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家产业安全,在国企国资土壤中,必须培育引领型、先导型企业,使之成为全球信息科技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参照信息科技与产业“压舱石”“顶梁柱”标准,对标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四强四优”要求,集团科技实力、管理水平、体系活力仍有明显差距,重组优势还没有有效体现并转化为竞争优势,“振兴”是集团下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些要求和定位,关系着国资国企改革在信息科技领域的落地成效,关系着信息科技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要求我们:必须凝聚振兴意识,思考好“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命题,践行好成立中国信科集团的初心和使命。

 

振兴之匙:

以“五大振兴”系统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理解“十四五”的“振兴”主线,需要把握“振兴”的逻辑起点和着力方向。这一起点,就是以自强求自立,构筑逆风逆水中的“护城河”,通过内向使劲、革故鼎新,系统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活力;这一着力方向,就是围绕“四强四优”全球一流企业的关键支撑和当前的振兴制约因素,聚力实现产业、组织、机制、人才、文化“五大振兴”。

一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产业兴,则企业兴,产业实,则底座实。只有产业的真正振兴,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理解产业振兴的标志,既表现为科学高效的产业化能力,更表现为根基扎实、层次分明的产业形态,表现为产业质量、规模和效益的不断提升。具体到集团,就是要在集团六大产业方向上,不断涌现出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高质量经营能力的企业群体,不断增强在行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引领力,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六大产业板块“实心化”。

推动产业振兴,需要我们树立产业先导理念,将产业意识与科技创新自觉统一起来,将分散的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起来,坚持“从科技创新中来,向产业孵化中去”,构建科技商业化变现能力和系统,做实做优做强产业;需要我们深刻洞察信息通信行业变化,把握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智能技术将规模突破的大好形势,“五点着力”谋新机,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振兴;需要我们眸准信息科技产业大变局,找准集团在全球产业生态中的新定位,在传统产业减速、战略新兴产业提速进程中,“六向结合”开新局,优存量、抢增量、强变量,将集团打造成“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形成支撑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围绕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组织振兴。组织兴,则活力兴,组织强,则战力强。战略目标的真正实现,组织保障是关键,组织是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定着组织的层次。

我们理解组织振兴的标志,就是以党建为统领,不断激活“组织四力”,即组织应拥有战略的有效执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敏捷能力;拥有与时俱进、持续进阶的强大组织活力;拥有协同共生、合理调配资源的团队合力;拥有自我驱动、久久为功的拓新动力,对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外拉动市场成就客户,通过内外联动推动组织绩效持续提升。具体到集团,组织振兴就是要强调集团始终是一个具有控制力的整体,深入推进集团融合重组进程,按照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求,按照信息通信市场变化的趋势,优化组织结构、深化组织变革、强化组织建设,系统提高组织效率。

推动组织振兴,需要坚持“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改变过去简单排列组合推进组织调整的思路,打破内部条块分割,推动优质资源在组织内科学流动;要以建立更快更好更优面向市场的组织体系为目标,围绕“扁平化、网络化、精细化”,推动流程优化与组织优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组织变革中的领导、保障和推动作用,推动集团从物理融合走向化学融合,推动各公司从底层业务融合走向体系深入融合,全面提升南北组织合力和层次;需要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发挥集团专业优势,通过将数字化赋能与组织变革深度结合,走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前列。

三是坚持市场化改革之路,大力实施机制振兴。机制活,则产业优,机制兴,则动力足。企业改革创新,就是在体制的赛道内,不断探索机制创新最大空间,从机制上科学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谋求最大产出、最大效能。

我们理解机制振兴的标志,就是比肩“世界一流”,以科学完备的运行机制,保证企业能更好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要求;就是以先进的动力机制,牵引实现员工个体和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就是以有效的约束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稳健发展。具体到集团,机制振兴就是以“求增量”为起点和落点,按照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要求,形成与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信息通信企业相适应的先进管理机制和科学管理能力。

推动机制振兴,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梳理机制不活的“梗阻问题”,明确不敢变革的“心态问题”,客观剖析问题原因,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科学管理上下更大功夫;需要我们在关系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动力机制问题上,积极寻求突破“天花板”的新方法、新路径,开展更多实践与探索,切实做好做实人才“能进能出,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这一最强机制;需要我们围绕集团对标世界一流所确定的八大方向,不断优化和提升“战略引领能力、科学管控能力、精益运营能力、财务价值创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人才队伍建设能力、风险管控能力”。

四是坚持以能力和贡献为本,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变量,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信息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我们理解人才振兴的标志,就是要从“局部人才高地”向“整体人才优势”迈进,拥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树得起、过得硬”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梯度分明、组成多元的整体人才队伍;拥有供给充沛、流动合理的人才发展渠道;拥有吸引人、激发人、激励人的“人才磁场”和“振奋人心”的育才模式,员工价值和贡献得到应有的认同。具体到集团,就是要围绕企业战略需要,打造“头部拉动能力强,中坚执行能力强,基础支撑能力强”的高素质“三强”人才队伍;充分挖掘优秀人才潜力,加强人员培训、培养和培育,建好科研开发、市场工程、生产服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强化考核评价的牵引作用,持续优化领军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实中坚力量;积极打造“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人才团队,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尽其用;要在更大范围、以更大力度开展员工激励体系建设,运用多元、系统的手段不断激发员工潜力、动力和活力,让员工与企业共发展。

人才是最大的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号工程”,推动人才振兴,需要我们秉持“千金买骨”的揽才意识,将人才工作切实摆在战略性工作位置进行系统组织、科学谋划。特别是要利用当前国际新格局下全球人才的“挤出效应”,拓宽国际国内人才通道;需要我们秉持“人力是资本理念”,切实构建“选用育留”闭环体系和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将优秀的人才推到最重要的岗位,将最能拼的干部派到最关键的战场,以优秀的人引导和培育更优秀的人,建立“遍地英雄下夕烟,信科人人尽舜尧”的人才格局。

五是坚持融合与创新并行,大力实施文化振兴。文化根深,经营方能叶茂,文化有力,新动能方可奔涌。建设世界一流信息通信企业,构建一流的企业文化不可或缺,通过文化软实力引导集团上下“凝心聚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可偏废。

我们理解文化振兴的标志,就是要有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在改革攻坚中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文化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上下共享并践行价值观,具有经营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拥有从体系到实践的企业文化轨道,能够持续激发激励个人和团队干事创业,具有思想的“最大同心圆”;就是党建、文化经营深度融合,形成特征鲜明的特色品牌文化和经营管理子文化,建立文化与经营的“最大连接点”。具体到集团,就是要找准文化融合着力点,逐步推进文化治理,要从企业优秀历史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中汲取养分,坚持破旧立新与去粗取精相统一,强化打造“中国信科”文化新IP,用一流的企业文化对接集团发展战略和各项攻坚任务。

推动集团文化振兴,既需要强化薪火相传,更要强化与时俱进;既需要强化理念融合,更要强化实践协同。曾经两区“光棒精神”与“大唐电信精神”为产业大发展和科技大跨越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如今需要在“共创、共识与共行”中实现融合进阶与发展提升。要坚持开放心态,通过融合进程中的互学互鉴互促,携手共创战略落地和组织发展相匹配的企业文化;要坚持思想连通、心灵相通与行为融通,发挥企业文化连接和催化作用,形成面向市场的改革发展共识;要坚持务实作为与实干兴业,以强大的执行力和实践共行支撑集团改革攻坚各项任务。

 

振兴之要: 

扎实办好当前、自己的事情

面向集团“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五个振兴”的目标路径,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信息通信企业的赛道上,如何才能振奋信心,行稳致远?

答案尽在:“天下大事,皆在人为”,面对更大的攻坚任务,唯有拿出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与奋斗。

一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和作风,围绕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推进实践。

企业的问题,首先是发展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关键是改革的问题,而改革的问题,核心是思想问题。面向新一个五年,必须把“以改革促振兴”这一时代要求融汇到我们阶段性改革任务中。

必须清醒认识到:改革轨道上,无论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硬性指标,还是适应信息通信行业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亦或是集团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都须摒弃“走一走、看一看、等一等”的改革观望心态,切实把内部改革摆在未来五年的“高位”予以闯关,以“抢一抢、逼一逼、闯一闯”的改革劲头,围绕“五大振兴”方向,瞄准“钉子”,一锤接着一锤敲,瞄准“硬骨头”,一块接着一块啃,瞄准改革目标,一项接着一项干,着力破解制约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壁垒”,以“内部减重塑型”助力“市场提速腾飞”。

二是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勇气,围绕系统构建全球一流创新能力务实行动。

旧时代之“图”难索新时代之“骥”,老思路之“票”难登新航道之“船”。企业发展,创新所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深刻理解“创新是第一动力”,需要我们在未来五年,将“深层次创新促振兴”融汇于我们阶段性改革任务中。

必须清醒认识到:在信息通信激发的新一轮群体性技术突破中,我们须以更强的创新意识,搭建洞察世界的“云梯”。要通过坚定树立系统创新思维,在行动上拿出创新魄力,在工作上探索创新方法,围绕“五大振兴”方向,谋求新发展,把握新机遇,创造性解决好制约企业发展突围系列底层问题;要将我们摆在新生企业的位置,摆在智能时代“新人”的角色,跳出“历史”,再次创造历史,通过全面创新与定点聚焦,构建新时代的差异化经营优势,通过更深层次创新在信息通信产业新一轮发展中开辟新天地。

三是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姿态,围绕未来五年规划分阶段分层次担当作为。

相比两院转制前的十年和二十年前,今天我们正面对通信市场红海和蓝海市场的滔天巨浪,正面临全球化退潮巨大逆流。面向新一个五年,必须把“以更大奋斗促振兴”,践行到我们阶段性改革任务中。

必须清晰得认识到:集团发展,还有巨大深水区亟待跨越,还有系列改革硬骨头亟待攻克,打赢攻坚战,开好“顶风船”,唯靠更扎实奋斗。在行业大调整期,无论是“三个一千亿”目标,还是“六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都不是敲锣打鼓能唾手可得,唯有坚持奋斗实干这一企业经营的朴素方法论,将“势能”变“动能”,将“努力”变“实力”;需要我们胸怀改革任务清单,敢担敢上、敢做脊梁;需要研透业务拓展难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需要找准矛盾问题,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需要直面风险危机挑战,敢作敢为、敢负责任,交出我们共同的“十四五”答卷。

 

风劲潮涌,待扬帆破浪;任重道远,需策马扬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坚信:“十四五”的关键五年,只要谋定“五大振兴”,咬定目标、务实苦干,集团上下一定能不断形成“改革合力”,一定能通过“直面改革、融入改革、推动改革”集聚发展内力,一定能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带动改革大突破、力量大凝聚,推动集团实现新的发展、突破和振兴!

来源:来自企业

  • 上一篇 :烽火电力预制光缆助力国网智能变电
  • 下一篇 : 中国光彩会换届选举 崔根良当选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