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德
国内厂商对于无线移动终端的生产研发从无到有,并逐渐掌握核心技术,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并超过国外品牌,这一成就来源于国产手机企业的自强不息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但掌握的核心技术有限、利润率低、牌照政策出现缺陷、终端发展过于杂乱等问题也开始显现。无线移动终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制订推进终端的研发和生产。 终端日益复杂化 传统手机主要用作语音通信工具,功能比较单一,硬件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其硬件和软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今天,手机则成为各种应用和业务的承载平台,对于硬件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的无线移动终端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以语音业务为主的手机,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手机,目前主要面向低端市场;其二是面向特定功能和应用的增值业务手机,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手机;其三是智能手机,即高端手机,曾被定义为“拥有操作系统并支持第三方应用的手机”。这三类手机都是围绕一两块嵌入式处理器芯片搭建的。然而,嵌入式处理器芯片存在几种不同的内核,移动终端大多使用MIPS、ARM或SH3三种内核的处理器。这三种处理器都是相对独立、互不兼容的,采用了不同的指令集和寄存器。除核心处理器芯片外,手机中还需要许多外围电路及其连接件,不同终端制造商的元器件来源可能不同,而诸如充电器、数据线、显示屏、红外、蓝牙等外部接口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也可能不同,不同厂家移动终端的这些接口目前大都不能实现共用和兼容。 无线移动终端的复杂性更显著地体现在软件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上。无线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运行平台、应用程序等。目前市场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产品众多,主流的普通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有NucleusPLUS、pSOSystem等,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主要有Symbian、WindowsCE、PalmOS、Linux四种。除此之外,国内某些企业也推出自己的终端操作系统,如Hopen、Emotion平台、“汉风”操作系统、“和欣”操作系统等。应用运行平台主要包括BREW和JAVA,基于它们开发的应用互不兼容,中国移动采用JAVA开发应用,而中国联通在选择BREW之后又在市场的驱动下增加了JAVA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