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东湖高新区凤凰山产业园的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机器齐鸣,这个国内设计规划最大的光棒产业基地,在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后正式投产。今年底,该公司计划将产能继续扩充,达产后,国内生产的1/3单模光纤预制棒将从此地产出。
光纤光缆制造的第一步是制作高纯度光纤预制棒(简称光棒)。一支1.5米长、150毫米粗、重约50多公斤的光棒,经过近20小时高温拉丝工艺后,就能变成细如发丝的2000公里光纤。
藤仓烽火公司由烽火通信与全球光纤预制棒龙头厂商日本株式会社藤仓合资,2009年9月在汉奠基开工。谈及这次“牵手”,烽火通信副总裁熊向峰概括为“非常不容易”和“意义重大”。
光纤预制棒制造是整个光纤光缆产业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约占行业整体利润的70%。但因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目前主要被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外少数厂商所垄断。
统计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纤光缆行业所需的光棒,70%左右从海外进口,其中5成以上的进口来自日本。今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光纤光缆厂家带来大面积供应紧缺、生产受限,“震痛”至今未散。
熊向峰表示,为摆脱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局面,真正走向世界,烽火通信等国内光纤光缆厂商意识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一方面,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主创新,针对特殊领域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跨越国界、积极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要用全球视野来寻求国际合作,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而推出原创技术,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与藤仓合作,我们谈了10年,最初几年进展缓慢。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大、我们自身实力越来越强,他们才渐渐有了合作的实质合作计划。”
2009年3月,日本藤仓终于与烽火通信坐到一张桌子前签下合同,并协议将其最先进技术带到设在武汉光谷的合资公司。至此,烽火通信正式完成光棒、光纤、光缆的规模化完整产业链布局,因“光”而名的武汉•中国光谷也在国内光棒生产的薄弱处落下一枚重要棋子。
熊向峰介绍,藤仓烽火光棒基地已经试生产出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光棒。从8月开始进入年产500万芯公里的达产生产阶段;今年底将启动进一步扩产。今后该基地还将不断扩大产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具有向全球市场供应的能力,将实现从“进口至自给自足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三级跳,冲击全球光棒产业第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