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建设成本与宽带能力上仍与固网宽带存在很大差距,但随着3G在全球的崛起以及终端、业务内容等方面的高速发展,移动的宽带化已经成为通信行业一大重要趋势,其应用前景也为业界所普遍看好。
日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周建国向C114表示,到2013年移动宽带用户规模有望达到20亿之多,但在网络方面的诸多不足则可能成为移动宽带迅速前行过程中的瓶颈。
2013年移动宽带规模将超固网宽带3倍
根据来自业界多家知名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3年3GPP系即GSM/WCDMA/HSPA/LTE将占据移动宽带以及移动市场超过85%份额,其中HSPA(包括HSPA+)将会以近40%的份额成为市场的主流。周建国认为,正是HSPA的引入,让移动宽带的发展持续加速。
他表示:“目前全球新增移动用户中3G用户的比例越来越高,而移动宽带正是3G时代最突出的应用。”因而华为在致力于推动全球3G普及的同时,也在移动宽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以期形成互为推动的良性循环。
根据华为的调研,到2013年全球固网宽带用户达到6亿,而同期移动宽带用户规模有望破20亿,超过固网宽带的3倍。不过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两者之间将互补共存而非谁替代谁,而不是语音业务上更多体现的是移动对固定的替代,这主要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特性以及能力差距。
移动宽带的优势在于它的便利性、随时性,可以帮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合适的终端连接上宽带网络,享受边移动边娱乐或工作的良好体验。与此相比固网宽带则在带宽、成本,以及用户使用时相对舒适的环境、操作条件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而从数据流量方面来看,移动宽带差不多相当于固网宽带8年前的数据流量水平,单位流量成本也远高于固网宽带,这也成为在国内移动宽带规模应用所面临的一大瓶颈。华为方面认为,一旦单位流量成本降到与固网宽带可以相比的级别(注意这儿是“相比的级别”,而非同样的级别),将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接受移动宽带。“事实上这种看法在16至24岁的年轻人中更得到认可,他们很乐意使用移动宽带,其中甚至有47%的人认为移动宽带将替代固网宽带。”
“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同时还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游戏机等各种数码产品的主要使用者。”周建国强调称。
移动宽带终端不等于手机
此前曾有不少人一直对手机的电池、屏幕、易用性是否能够支持移动宽带应用表示怀疑,对此周建国认为移动终端并不等同于手机:“过去人们提到移动终端总是联想到手机,但事实上它远远超出了手机的概念范围。超过一半以上的移动宽带终端都是以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家庭网关、无线路由器等其他形态出现。”
其次,在上下游厂商的共同努力下,手机的“输入/输出”问题已经获得解决,以iPhone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屏幕、Touch(触摸式输入)智能手机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市场。
移动终端种类的繁荣,使人们利用各种移动设备体验宽带应用成为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移动宽带市场的迅速升温。据周建国介绍,笔记本电脑去年年增长率高达25%,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已超过台式机;同样是在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同比增长28%,季度出货量接近4000万部;2009年4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69家供应商推出了1449款各种形态的HSPA终端。
除了终端,在华为看来,内容与应用的发展、套餐式的资费定价也驱动了移动宽带的高速增长。
“WOA和Web2.0发展很迅猛,内容和应用愈加丰富。苹果的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中已经接近30000款应用,短短半年时间,各种应用的下载次数就超过5亿。”周建国告诉C114,这些新颖的应用与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用户。
目前运营商在资费定价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完全按内容计费(下载一首歌曲、一部影片支付一定费用)、完全按流量计费、收取基本月费的套餐形式,即交纳月费后使用多少流量之内免费,超出后按流量计费。套餐形式已经逐渐为大部分运营商所接受,同时刺激了业务与收入的双增长,用户也接受了相比固网宽带更高的资费和更多的使用限制,如今在英国和美国,移动宽带的APRU值差不多都是固网宽带的2倍,尽管移动宽带还有流量的限制。
驱动力跛足 移动宽带网络成“短板”
与以上几大驱动因素所不同的是,移动宽带网络的能力不足与成本令运营商难以承受,已经令“网络”这一原本理论上的驱动力变成了现实中的阻力。
“移动宽带网络在能力、成本等方面还不能让人满意。”周建国表示,“现在限制移动宽带发展的门槛不在于业务应用和终端,而在于网络。”
他指出移动网络本身目前存在网络容量、传输资源需求以及运维成本三大问题:“目前移动宽带网络的网络能力小于固网宽带网络的1/10,单位流量成本却高于固网宽带网络的10倍以上,随着用户的增多,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频谱资源也日益紧张;移动宽带化后,随着数据流量的激增,传输资源需求越来越高,增长为原来的50倍以上,传输成本则提升到原来的10倍以上;运维方面,越来越多的基站,越来越多的传输资源需求,这就涉及到传输扩容、新的站点部署、土建工程等一系列问题。”
而移动宽带时代来临后运营商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比如相比2G时代初期,基站数量会有10到50倍的猛增,站点获取和维护成本愈来愈高。随着移动宽带业务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络也会遇到类似电驴、BT等大量消耗流量的P2P类应用,网络中流量将会有上百倍的剧增。还有一点同时也是对运营商而言最为重要的——大量的流量增长却不能带来收入的同步增长,真正为运营商带来大部分利润的话音流量却只占到整个带宽的4%。
这些内外因结合起来,令运营商在建设移动宽带网络时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关乎整个移动宽带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周建国提出,解决之道是思考、学习固网宽带的思路和经验,以及用全新的思路去构建全新的移动宽带网络架构。
继承与创新 构建全新的移动宽带网络架构
虽然构成网络的基础不同,但毕竟固网宽带相比移动宽带出现得要早上很多,积累了丰富的组网经验与应用经验,在网络架构上两者间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因此对于移动宽带而言而言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首先固网的话音网络和宽带数据网络分离,尤其在接入网层面;其次它有着简单的QoS策略,只为IPTV、VoIP等敏感业务保证带宽资源,以及至少可接受的可靠性;同时对于不同的带宽需求,固网宽带网络分别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比如接入手段就分为ADSL、LAN、VDSL、xPON等好几种。
“移动宽带不只是互联网和移动语音网络的简单叠加。”周建国介绍称,华为在参考固网宽带的基础上,率先在业界提出了两朵“云”调节带宽的概念,并引入智能站点管理来减少运维成本。
所谓两朵“云”,即在接入网层面配置最佳的网络拓扑,为任意区域用户提供DSL级别的带宽,用最经济的手段来保证用户体验。“高速云”(High Speed Cloud)以Pico(微基站)、AP(家用基站)形态的基站为主,适用于高用户密度、城区热点地区,提供平均2Mbps的用户带宽。“连续云”(Continuous Cloud)则相对覆盖更广,以宏基站为主,适用于低用户密度、非热点区域,为用户提供256kps到512kbps的带宽。加上有别于“一个技术意味着一张网络”传统模式的哑铃式统一、弹性的网络架构,以及学习IT行业的智能网络管理理念,能够形成一个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保证网络连续覆盖,提供价廉物美的用户体验的移动宽带网络。
事实上华为系列化移动宽带解决方案已经在海外获得了全面的应用,周建国简单介绍了几个典型案例:比如帮助新加坡Starhub建成亚太首个HSPA+商用网络、全球首个FemtoCell商用网络;帮助德国O2建成全球首个28Mbps HSPA+商用网络;在澳大利亚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UMTS900网络,覆盖澳大利亚全国范围。由于华为在移动宽带领域的杰出表现,著名的电信行业媒体《Telecom Asia》将其评选为“2008年度移动宽带供应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未来也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市场,华为期望将与全球高端市场领先运营商在移动宽带上的合作成功经验带给中国市场,共同迎接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周建国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