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湿地保护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了新奇一幕:一群青头潜鸭在水面游动,每只都有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随着它们体位变化,数字也自动变化。比如,它们侧对镜头时,数字显示为“90”左右;背对镜头时,马上变成了“60”左右。这是武汉智慧湿地系统在自动识别鸟类种类,数字代表识别的准确度。
由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烽火通信公司承建的武汉智慧湿地系统,具备鸟类图像和声纹自动识别、物种追踪、环境监测、水文过程推演、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调度指挥、威胁预警、公众互动等重要功能,并已覆盖全市13个湿地自然保护地和3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充分发挥了智能化信息技术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全国首创鸟类智能识别监测技术,为湿地装上“智慧眼”。将声纹识别、图像识别、数字孪生和物种卫星追踪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全天候实时感知湿地栖息动物,自动识别物种名称、保护级别、主要分布和种群数量,并对候鸟迁徙路径进行全球跟踪,避免传统人工探寻方式效率低、对环境造成破坏风险等问题。
武汉智慧湿地系统在沉湖湿地监测到的鸟类 自平台上线以来,在湿地环境保护与修复、生物物种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武汉近年建设生态修复示范点19个,修复退化湿地1400多公顷,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监测到的鸟类和小麂、野猪、貉等兽类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更是有青头潜鸭、卷羽鹈鹕、东方白鹳等数十种珍稀濒危鸟类在阔别五年后纷纷现身沉湖湿地。目前在武汉沉湖湿地观测到鸟类累计达270种,其中水鸟已从2022年的8.5万只增长到2023年的10.5万只。 下一步,烽火通信将持续对武汉智慧湿地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并与烽火通信公司承建的武汉“智慧城市大脑”对接,发挥信息数据集约共享优势,通过更科学、更精细、更高效的智慧手段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构建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数字化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