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新时代实践故事关注光谷:“光”的突围
2024-08-20 17:11:08
8月19日,《学习时报》“新时代实践故事”专栏以《“光”的突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探索》为题,聚焦光谷科技创新发展探索与实践成果。以下为全文转载。
盛夏时节的江城武汉,烈焰织锦、热浪如潮。乘车行驶在武汉高新大道,一栋栋高楼矗立两旁,科技园区星罗棋布。这里是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摇篮”——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中国光谷。光谷,因“光”得名。这片昔日武汉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如今已在我国的创新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湖光山色中孕育着无限的创新活力。这里曾诞生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光谷考察,在不同阶段、关键时刻,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今天,以光谷为代表,武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突围之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奋力跳跃的重要动力。
摒弃幻想
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比喻“卡脖子”风险:“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从光纤光缆到显示面板,从5G通信到智能装备,在光谷,几乎每个龙头企业的成长,都伴随着对“卡脖子”堵点的突围。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公司)的厂房内,一根透明玻璃棒,在拉丝塔内经过2000℃左右的高温炙烤后,头发丝般粗细的光纤轻盈跃出。这些看起来纤细易折的光纤,构成了光通信网络的底座,是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从无到有的原点。光纤生产难,难在预制棒。过去,预制棒的工艺、装备、备品备件以及原材料,都要依赖国外进口,甚至维修人员使用的扳手和螺丝钉都要从国外采购,发展处处受制于人。为此,长飞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踏上了艰难的自主耕耘之途。自主研发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早期,以我们的工艺,生产光纤的成本还相对较高,于是我们决定对标当时其他国家的先进工艺技术进行攻关,要同时研发两种完全陌生的制备工艺,难度前所未有。”企业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一段时间,我们在粉末棒沉积这个技术攻关上一直得不到突破,做出的粉末棒总是炸裂、垮塌,一天就要损失好几万,压力非常大,但我们必须硬着头皮往前走。”2013年7月21日,正是在技术攻关最吃紧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飞公司的光纤拉丝车间,登上30米高的拉丝塔顶,了解光纤预制棒被熔化拉丝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这让企业进一步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经过多年探索,长飞公司于2017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设备平台。如今,我们已经将原材料、零部件和装备全部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甚至引领下一代光纤技术,我国在光纤领域实现了华丽的逆袭。中国信科集团的展览馆内,以时间为轴,一幅幅照片记录了我国光科技发展历程中珍贵的突围时刻。作为光通信的“心脏”,光模块在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算力网络中均占据要津,而光模块的核心器件——光、电芯片,又是实现高速率光模块规模化量产的关键一环,却长期被国外垄断。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更讨不来。我们痛下决心、弯道超车,从传统芯片转向攻关硅光芯片。2022年,我国率先发布搭载自研芯片的800G硅光模块,此后又开发出1.6T硅光高速光模块,是目前全球速率最高的光模块之一。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1G的家庭网络速度,可以满足4至5人同时上网,1.6T的网速则可以满足4万至5万人同时上网,而且上传和下行的速率都很高,即使看4k视频也很流畅。”近日,在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内首款2Tb/s三维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样,这是我国高端光芯片研发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利器。“落户”光谷的脉冲强磁场是光谷大科学装置的一张亮丽名片。“强磁场是物质微观世界的放大镜,对提升我国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关键技术变革意义重大。”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人员介绍,“在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前,我们只能去国外做实验,一年排不上一次,排到的时候,有时连实验用的样品都老化得没法用了。而现在,我们自己的这套装置已经为100多家科研单位提供科研服务,其中也包括不少国外机构。”目前,光谷已建、在建的大科学装置已有五个,是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布局重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成为光谷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与国家级创新中心、湖北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一同形成了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矩阵。从0到1,光谷在原始创新能力上不断加码,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从“望尘莫及”到“跟跑发展”再到“同台竞技”,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个强健的自己,还有更多共谋发展的好伙伴和真朋友。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顶天立地”这个关键词。所谓“顶天”,就是要在科技关键环节取得原始创新成果,技术突破是破壳的第一步;所谓“立地”,则是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走向市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科学团队敲不开市场的大门,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卡”点。武汉虽然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研实力雄厚,但长期以来,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依然存在着顽固的结构性矛盾,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的遗憾不少。在探索化解这一矛盾的过程中,正在光谷试点的科创供应链平台给了我们一把解决现实难题的钥匙。以前,企业需要点对点寻找创新资源,周期较长。针对这个问题,光谷按照“地网筑基、天网链接、双向融合、政策赋能”的思路,开辟了科创供应链体系:企业急需的创新服务,技术、人才、金融、应用场景等,都可以在平台“下单”,由系统进行智能“撮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响应“接单”,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匹配效率,建立起“企业出题、高校院所响应、以需定研、智能匹配”的技术研发合作新模式。企业和科研机构“牵手”后,在产品正式投产前,还面临着中试考验。中试,全称为中间性试验,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环。由于需要反复验证和大量资金投入,这段空白地带被称为“达尔文死海”,让不少科创企业在此折戟。武汉高校众多,校内的不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满足日常科研和教学活动需求之余,“工作量”并不饱和;而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需要利用相关设备进行产品研发中试,却面临缺乏资金采购设备的窘境。结合这一情况,武汉采取的办法是:最大限度挖掘本土丰富的科教资源,引导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独立或联合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大大降低了中试成本。目前,武汉市备案的中试平台已超过15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光谷。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没有中试平台,产品只能在用户的生产车间测试,如果出现问题再返回来修改,研发周期就会拉得很长。现在产品规模化量产前,先到自己的中试车间测试,边测试边与研发人员沟通,保证产品在量产前达到设计要求,研发周期大大缩短了。”屡屡突破先例的政策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更大机遇。2012年,光谷出台“黄金十条”,率先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70%归研发团队,打破了对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的限制和束缚。2017年出台的“新黄金十条”,则将改革重点瞄准“成果所有权”,教师可与高校共享职务成果所有权。2024年,出台《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供给侧”“需求侧”和“服务侧”三个方向,推动解决科技成果“不愿转化”“不好转化”的痛点。
从“一个创意”到“一个产品”,“生果子”终于熟了。科技的“纯度”与市场的热度紧密结合,光谷的“新陈代谢”始终旺盛。
培养更多充满朝气的“追光者”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队伍格外关注、持续关心,他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坐拥90多所高校、130多万在校大学生,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周边环绕的高校,是光谷能量满满的“人才森林”。今天,光谷的创新创业,已经迎来“95后时代”甚至“00后时代”,常住人口近120万人,户籍人口平均年龄仅约32岁,他们代表着最浓厚和最真实的光谷精神。年轻的人和年轻的产业“双向奔赴”,形成产业人口,发生化学反应。人才链上的奇妙互动,首先发生在高校之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基础研究之外,大学科技园、孵化园等创业型大学的功能开始出现,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拥有研究、育人、创业三个身份,管理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并“扶持上马”。同时,企业与高校合作,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更靠前、更深度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提供人才建设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减小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鸿沟”。“我们近年来实施青苗计划,面向高校优秀毕业生,通过导师指导、专项训练的持续培养,缩短人才的成长周期,并通过‘百万创新大奖’、授予虚拟股权的形式,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潜能。”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校园阶段的校企联手“育苗”,让“幼苗”有了扎根土壤的基因;而企业的接档培育,则灌溉这些“幼苗”在光谷的沃土里蓬勃向上。“年轻的人口结构,带来了年轻的需求”。湖北省科技厅的相关同志说,“当前,省、市、区各层面正持续不断地推出针对性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人才、留住人才。”在不断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湖北省印发《湖北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工作指引》,允许以兼职、离岗、挂职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就人事关系、报酬、社保等出台规定,帮助科技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实施,在加强基础研究、赋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等方面有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曾经“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人才评价模式,转向“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在这里,不以出身论英雄,而以实干评人才。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代代科创人员接力奔跑,是老城新生最生动的注解,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之源。在人才政策的吸引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顶尖人才、年轻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扎根光谷。截至2023年,光谷已累计招引包括74名中外院士、100名国家重点联系专家在内的3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武汉光谷广场的环岛上,坐落着一尊名为“星河”的雕塑。远远望过去,其律动的姿态好比展翅欲飞的黄鹤,又如蜿蜒奔流的江河,展现着这座城市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的进取之势。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新时代以来,一场科技巨变已在武汉东湖之滨星火燎原,光谷在“追光逐芯”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赛道,探索出了一条以高科技产业为载体,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实践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只有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水准,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今天的神州大地,万千光束已交织汇聚成创新的火炬,将以更雄厚的实力突围而出,照亮科技强国建设的璀璨前景。
来源:学习时报
上一篇 :协同创新,中信科移动旗下大唐联仪助
下一篇 : 多元协奏曲 | 长飞智趣生活集市,听说超好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