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明确SDN/NFV演进步骤 测试实践落地有声
2016-06-14 13:41:51

 

随着SDN/NFV等新技术的兴起,通信行业的变革与重构已是大势所趋,SDN/NFV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解耦,将成为未来新型通信网络的基础。
 
SDN和NFV在技术理念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有很强的互补性,SDN可以为网络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开启软件定义网络的新时代,而NFV可以更好地适应虚拟化环境,节省大量硬件成本。SDN和NFV协同工作可以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将两种概念和解决方案相互融合必然形成更大的价值。
 
2016年SDN/NFV进入商用部署关键期
 
经过多年发展,SDN和NFV已经逐渐度过了概念炒作阶段,真正进入了商用部署时期。世界权威调研公司Infonetics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之后SDN/NFV开始进入商用部署阶段,2016~2019年SDN/NFV陆续进入发展期,2020~2025年SDN/NFV陆续进入稳定发展期;从经济效益来看,到2018年,全球运营商SDN/NFV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
 
“2016年是SDN/NFV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时期,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云数据中心、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SDN和NFV的研究和部署,各大相关国际组织也在全力推进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发展,2016年SDN/NFV将迎来规模部署的黄金时代。”在近日召开的2016全球SDNFV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指出。
 
从国际上来看,AT&T的Domain 2.0计划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2015年AT&T原定计划在5%的网络中引入SDN/NFV,实际已完成5.7%,AT&T将2016年目标提升至30%,2020年目标为75%;AT&T对开源软件(Open Daylight、ONOS、OpenStack、Open NFV)的使用率已从5%提升至10%;2015年AT&T计划建设69个综合云数据中心,目前已经完成至74个;除此之外,AT&T还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及孵化器,孵化企业超过1000家,主导产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在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的趋势之下,SDN/NFV必定成为未来网路的关键技术,并对整个网络世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中国移动明确SDN/NFV的三大应用场景
 
虽然现在SDN/NFV在标准上还未统一,但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纷纷发布属于自己的未来网络架构。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指出,目前中国移动已明确SDN三大应用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2015年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商用部署SDN网络,提供VPC等网络服务,中国移动还自研数据中心端到端SDN产品,进行现网试点及商用。
 
第二个场景是在传输网中,进行端到端集客专线开通。中国移动在业界率先提出面向超大规模网络的层次化控制架构,并付诸实现。在北向接口中,率先制定了SPTN标准信息模型及接口协议,实现现网多厂家互联及智能化升级;在南向接口中,通过标准转发设备和南向接口实现跨厂家设备的直接管控;同时,还实现了北向接口、南向接口的高度标准化,部分已被接纳为国际标准,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现网7家厂商的实验室互通测试,在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省进行了在现网商用试点。
 
第三个场景是在广域网中,基于SDN架构开发骨干网流量调优平台(NovoWAN APP),可通过智能计算调整流量转发路径、优化网络利用率。
 
NFV与SDN引入方向不同,杨志强表示,中国移动的NFV引入主要从VoLTE、物联网专网和固定接入三大方向着手。
 
在VoLTE引入方面,主要是利用NFV快速部署和升级特点,利用规模性发展VoLTE新网络。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外场4个城市验证了3个系统厂商核心网云化的快速上线、弹性伸缩、网络快速更新的三大能力,当前正在进行阶段性试点总结。同时,2015年初中国移动启动融合通信一期试商用,支持1700万IMS注册用户(一亿开户用户),2016年5月启动1.5期商用。
 
在物联网专网引入中,中国移动利用NFV的灵活扩展能力,提供多样的物联网服务。依托专用EPC实现虚拟化的IoT网络平台,满足万物互联快速部署和灵活应用的需求。由于物联网用户数据的定制化要求高,中国移动正重点考虑加快物联网HSS虚拟化的重点攻关。
 
在固定接入网络中,采用NFV技术重点推进BRAS的C~U分离,有利于高起点推进固定接入网络,满足固定接入快速升级、自动开通和灵活的能力开放等需求。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还推出NovoNet新一代网络计划,旨在融合IT技术,构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NovoNet以“新架构、新运营、新服务”为核心思想,其核心技术正是SDN/NFV。
 
来源:通信世界网

  • 上一篇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签署13.6亿欧元框
  • 下一篇 : 武汉联通首次利用卫星通信实现3G应急系统快速接入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