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海底光缆,隐秘连接世界
2016-09-13 16:54:42
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背景下,海缆取代卫星成为首选的传输方式,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2015年,全球超97%的数据流量是通过海底光缆传输,剩余3%则由卫星系统传输。一条高容量的海底光缆是跨海大陆间或岛屿间重要的有线通信媒介,海底光缆的长度从几千米到35000千米不等。目前,海底光缆的容量多为100Gbps,随着400G技术的逐步推进,预计到2017年400Gbps容量的海底光缆将被采纳并商用。得益于高速容量,海底光缆每天能够传输大量数据流量。
事实上,海底通信比互联网还要早100年;在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用来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当时的海底通信是借助电缆来实现的;20世纪50年代,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对于海底通信的通话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进入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中兴起,而海底电缆的不足(带宽有限、传输稳定性差等等)逐步凸显,因此,具备传输距离长、容量大等特性的光纤(即海底光缆)被寄予了厚望。
1988年,美英法之间的首个越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建成,该海底光缆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高达280Mb/s,速度远超海底电缆,这也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正式到来。随后一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洲际间的海底通信全部由光缆取代了同轴电缆;同年,中国也开始步入海底光缆时代。
2013年,中国开始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走出去”和“走向深海”的政策东风。“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最核心主题,这其中既包括了物理上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连通,也包含了跨境骨干光缆建设、信息丝绸之路和国家通信畅通等内容,它也是保障上述互物理联互通的必要基础。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云网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过慢的宽带速率成为绊脚石,其提升的速度和幅度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这给海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预计2016-2020年全球海底光缆市场年复合增率将达到5.75%。
2015年,烽火布局海缆项目,成立全资子公司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在广东珠海建设海洋网络产业园,目前已启动海洋网络新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海底光缆年产能为1万皮长公里,中继器100个,形成为海洋通信系统(海底光缆、中继器、传输设备、馈电以及海缆附件)产品提供海洋系统设计、安装施工、调试开通、维护、增值服务,到提供海洋网络的全面解决方案,坚持走向深海,成为中国海洋网络通信的领军企业。
2015年8月,烽火成功拿下马来西亚电信MR-BTU全长170KM的海缆工程,将原来7*10G的老系统替换成20*100G的新系统,这是烽火海外首个海缆100G系统,也是烽火设备首次在G.653光纤上进行实际应用,验证了烽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优秀的设备性能,填补了烽火在国际海缆市场上的空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马来西亚东西部之间的联通全靠海缆链路,烽火继续深挖马来海缆市场,寻求新的契机。
2015年11月,马电提出MDSCS(马来国家海缆系统)的新需求。包含了多个海缆线路,是连接东马半岛和西马半岛的重要网络系统。本次马电提出将4条链路S1、S4、S5、S6替换成100G系统,以满足未来马来全国网络提速的需求。
在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新挑战也随之而来,新需求中S1,S5,S6都有中继且距离较长,这意味着技术难度将会大大提升。烽火第一时间成立了专案小组讨论方案,特别调派研发的技术专家飞至马来与客户沟通方案,全程参与一线的设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客户提交了初步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专案小组还源源不断的收集项目信息,反复地仿真、试验以及验证,不断改进和优化之前的方案,同客户保持持续的协商沟通突破一道道难关,凭借良好的服务和完善的技术方案,烽火的MDSCS设计方案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肯定。
2016年1月,项目现场再次借调研发人员到马来进行场堪工作,核实情况。场堪完成后,S1率先开通,一线营销服通力合作、争分夺秒,制定了详细生产计划,设备以最快速度到货,同时积极和客户沟通,确认时间安排和施工计划,人员、仪表全部就位。最后为确保测试万无一失,第三次调用了研发人员来支持测试。在烽火测试完毕后,客户自己又进行了14天稳定性测试,2016年6月24日确认14天稳定性测试结果——经历2个月的测试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在海缆项目上,烽火一直在摸索如何进军全球海缆市场,此次MDSCS的成功,是烽火在海缆长距离传输领域里的一次大胆尝试和突破,证明了烽火在海缆市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服务能力。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海洋通信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烽火将会为中国的海洋发展提供极大动力!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背景下,海缆取代卫星成为首选的传输方式,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2015年,全球超97%的数据流量是通过海底光缆传输,剩余3%则由卫星系统传输。一条高容量的海底光缆是跨海大陆间或岛屿间重要的有线通信媒介,海底光缆的长度从几千米到35000千米不等。目前,海底光缆的容量多为100Gbps,随着400G技术的逐步推进,预计到2017年400Gbps容量的海底光缆将被采纳并商用。得益于高速容量,海底光缆每天能够传输大量数据流量。
事实上,海底通信比互联网还要早100年;在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用来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当时的海底通信是借助电缆来实现的;20世纪50年代,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对于海底通信的通话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进入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中兴起,而海底电缆的不足(带宽有限、传输稳定性差等等)逐步凸显,因此,具备传输距离长、容量大等特性的光纤(即海底光缆)被寄予了厚望。
1988年,美英法之间的首个越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建成,该海底光缆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高达280Mb/s,速度远超海底电缆,这也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正式到来。随后一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洲际间的海底通信全部由光缆取代了同轴电缆;同年,中国也开始步入海底光缆时代。
2013年,中国开始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走出去”和“走向深海”的政策东风。“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最核心主题,这其中既包括了物理上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连通,也包含了跨境骨干光缆建设、信息丝绸之路和国家通信畅通等内容,它也是保障上述互物理联互通的必要基础。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云网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过慢的宽带速率成为绊脚石,其提升的速度和幅度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这给海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预计2016-2020年全球海底光缆市场年复合增率将达到5.75%。
2015年,烽火布局海缆项目,成立全资子公司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在广东珠海建设海洋网络产业园,目前已启动海洋网络新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海底光缆年产能为1万皮长公里,中继器100个,形成为海洋通信系统(海底光缆、中继器、传输设备、馈电以及海缆附件)产品提供海洋系统设计、安装施工、调试开通、维护、增值服务,到提供海洋网络的全面解决方案,坚持走向深海,成为中国海洋网络通信的领军企业。
2015年8月,烽火成功拿下马来西亚电信MR-BTU全长170KM的海缆工程,将原来7*10G的老系统替换成20*100G的新系统,这是烽火海外首个海缆100G系统,也是烽火设备首次在G.653光纤上进行实际应用,验证了烽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优秀的设备性能,填补了烽火在国际海缆市场上的空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马来西亚东西部之间的联通全靠海缆链路,烽火继续深挖马来海缆市场,寻求新的契机。
2015年11月,马电提出MDSCS(马来国家海缆系统)的新需求。包含了多个海缆线路,是连接东马半岛和西马半岛的重要网络系统。本次马电提出将4条链路S1、S4、S5、S6替换成100G系统,以满足未来马来全国网络提速的需求。
在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新挑战也随之而来,新需求中S1,S5,S6都有中继且距离较长,这意味着技术难度将会大大提升。烽火第一时间成立了专案小组讨论方案,特别调派研发的技术专家飞至马来与客户沟通方案,全程参与一线的设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客户提交了初步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专案小组还源源不断的收集项目信息,反复地仿真、试验以及验证,不断改进和优化之前的方案,同客户保持持续的协商沟通突破一道道难关,凭借良好的服务和完善的技术方案,烽火的MDSCS设计方案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肯定。
2016年1月,项目现场再次借调研发人员到马来进行场堪工作,核实情况。场堪完成后,S1率先开通,一线营销服通力合作、争分夺秒,制定了详细生产计划,设备以最快速度到货,同时积极和客户沟通,确认时间安排和施工计划,人员、仪表全部就位。最后为确保测试万无一失,第三次调用了研发人员来支持测试。在烽火测试完毕后,客户自己又进行了14天稳定性测试,2016年6月24日确认14天稳定性测试结果——经历2个月的测试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在海缆项目上,烽火一直在摸索如何进军全球海缆市场,此次MDSCS的成功,是烽火在海缆长距离传输领域里的一次大胆尝试和突破,证明了烽火在海缆市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服务能力。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海洋通信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烽火将会为中国的海洋发展提供极大动力!
来源:烽火通信
上一篇 :400G光传输扬帆出海,烽火领航
下一篇 : 构建基于超宽带网络下的融合开放CDN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