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实名制给移动互联网市场带上紧箍咒
来源: 2016-08-02 10:39:5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旨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定》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责任和义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于8月1日开始实行。
《规定》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提出了“六项义务”,其中首次提出了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其实早在201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即规定,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本次《应用程序规定》进一步将实名制要求引入App信息服务领域。
《规定》同时提出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对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视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并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规定》的出台有望告别手机APP野蛮生长、乱象丛生的现状。
目前,APP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对提供民生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应用商店上架的APP超过400万款,且数量还在急剧的增长。但同时,少数APP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暴力恐怖、淫秽色情及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有的还存在窃取隐私、恶意扣费、诱骗欺诈等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据了解,2015年共有3545款移动应用软件APP受到了12321举报中心和应用商店的联动下架处置。其中超过一半APP具有“恶意吸费”行为,达到2714款,具有恶意广告行为的APP有1851款。对于APP市场存在的乱象,一是由于APP开发成本较低。二是APP上架前准入门槛不高。此前关于APP审核,只有工信部所颁布的一个“暂行规定”,是在手机预装应用程序的环节上,对于预装程序是否存在侵犯用户隐私等行为进行审查,但针对预装程序之外的、用户自己下载的,则没有管理。此次《规定》的出台,对加强信息服务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曙光。
此外,《规定》的出台,其意义并不止于规范互联网环境,从国家安全层面也起到巨大作用。据了解,目前国内用户数超过5000万以上的APP大多是外资背景,安装这些APP时通常利用其产品不可替代的强势,使用户被迫开放各种权限。这不仅对用户来说是安全隐患,对国家安全来讲也是潜在威胁。所以此次网信办出台此次《规定》意义深远。但同时,在规则细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在具体落实的行动力上还需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上海移动再树业界标杆:覆盖全国第一
下一篇 : 运营商造梦“管道+内容”三十载不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