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倡导“互联网+”的万物互联时代,数字经济背后的强大支撑——数据中心也经历了飞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数据中心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据国际调研公司IDC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总数量已经达到 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9.8%。
DCDi指出,2014年,中国机房面积达到179万平方米,占到了整个亚太地区机房面积(864万平方米)的20%以上。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200万台,预计未来每年新的服务器出货量可达到150万左右。为此推算,未来三年,为承载新的IT设备,中国每年需要新建30~50万平方米的机房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蓬勃发展的数据中心市场背后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呢?有行业人士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以及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数据中心资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IDC机房和带宽需求。
就垂直行业而言,政府机构、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是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力量。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数据中心布局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政府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容灾与备份、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建设需求。据统计,政府全国建设数据中心数量已经超过15万个,面积超过500万平米。
而在电信行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及大型IDC服务商是数据中心建设的主体。其中,中国电信全网IDC机房数量达到近375个,其中对外服务的约有320个,机房面积超过39.2万平方米。中国联通的IDC机房数量196个,机房面积达到18.4万平方米;中国移动机房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
在金融行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数据中心建设较完善,基本完成“两地三中心”建设,城市商业银行次之,98%已设立生产中心,80%设立同城数据级灾备中心。银行数据中心规模大、等级高、数量少。
在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凭借海量的用户群和数据量是主导推动力量。其中,百度位于山西阳泉的数据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米,建成后数据存储量超过4000PB,可存储的信息量相当于20多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总量。而阿里巴巴的张北云数据中心项目则总投资达到180亿元,占地近1000亩,将成为该集团的北方区域结算中心。腾讯自然也“不甘落后”,仅在天津就运行着一个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拥有约20万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
在这个市场当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也成为了不少传统企业转型的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其中,一些典型的例子包括:纺织业巨头蓝鼎控股通过收购国内基础云服务商高升科技,以布局IDC、CDN和云计算市场;山东省朗源股份宣布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3亿元,发展IDC业务。四川金顶集团(水泥和石灰石厂商)和ST美利的主要业务也在向数据中心业务转型。
除了以上垂直行业的驱动,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作用也不容忽视。早在2012年6月,工信部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因特网数据中心(IDC)和因特网接入服务(ISP)等电信增值业务,同时首次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无独有偶。2012年12月,工信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重新开启了暂停4年的IDC和ISP许可证的申请工作。之后,工信部又在2013年联合国家5部委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接着国务院今年又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这些指导性文件都在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的稳健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在以上各个层面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未来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期。据IDC预测,该市场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2017年该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190.3亿美元。同时,IDC预测,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率,2017年将达到近40亿美元的规模。
国家级文化数据中心“中华文化云”落户贵阳高新区
21日,随着“中华文化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贵阳国际人才城举行,标志着“中华文化云”正式落户贵阳国家高新区。据悉,这是贵州省全面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第一个落地的国家级文化数据中心。
当天,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联通贵州分公司、联通云数据贵州分公司和贵阳高新网桥文化科技公司四方签署协议,将在贵阳共同建设“中华文化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文化数字媒体播控中心。推动基于国家自主核心科技SNSOS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安全可控的“中华文化云”全球性互联网文化服务和互联网电视大数据支撑产业及相关终端,成为全国领先的大规模媒体、文化大数据汇聚、制作、运营和服务的产业服务基地。同时,共同面向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定制灵活、安全可靠的互联网电视业务服务。
据悉,该项目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文化内容播控中心和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实现大规模的文化数字媒体内容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审核、数据存储、数据分发和不播出、数据监控、数据挖掘。项目建成后,节目时长不低于100万小时,直播频道不少于200个,汇聚全球优质媒体资源不低于200家,终端用户服务能力不少于5000万个,相关产业产出每年不低于10亿元。
百度建太阳能云端数据中心
在网路及云端高度发展下,云端数据中心因高耗能所带来的成本及污染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网路巨头百度,在山西阳泉建立中国第1个采用太阳能发电的云端数据中心,可使供电效率提高,近日该数据中心与发电网接通并成功输电。
百度在山西阳泉建设的数据中心,数据容量超过4,000PB,相当于20多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亚洲最大的资料中心之一,百度称,阳泉数据中心采用高压直流offline、UPS ECO技术,以及无架空地板气流组织方式,将供电效率从90%提升至99%以上,伺服器交付效率提升20倍。
据悉,阳泉数据中心的平均能源使用效率指标(PUE)小于1.3,相当于1.3度电进入到机房,其中有1度电用于数据计算,0.3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等,百度阳泉的一期数据中心引进太阳能发电试点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107.76吨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高达43%。
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的数据中心PUE数值在2.2~3.0之间。对企业而言,数据中心电费已成为很大一笔开支,大幅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根据「十二五」规画,到2015年,数据中心PUE数值需下降8%,以北京为例,在2014年下半年就禁止兴建PUE值大于1.5的数据中心。
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数据中心总量已经超过40万个,年用电量超过民生用电总量的1.5%,数据中心已成为耗电大户。
美国史丹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为2,355亿度,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3%。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数据中心用电高达664.5亿度,占当年全中国工业用电量的1.8%。根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数据中心用电将高达1,000亿度,相当于整个三峡大坝1年的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