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 2021 央视春晚黑科技:刘德华是怎样“云”到现场的?
2021-02-13 11:09:18

2021年央视春晚,有一项以前几乎都见不到的黑科技:刘德华因为疫情的影响,不能亲自到现场。于是,央视春晚剧组,采用了云录制的手段,将刘德华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春晚直播舞台。 

当时,刘德华的影像与王一博、关晓彤并列同台,一同演唱歌曲《牛起来》,就仿佛刘德华亲临现场,毫无违和之感。

春晚现场,“云” 端演员通过提前录制并经过技术包装的视频参与演出。这种方式并非简单的连线或插播,而是作为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现场演员密切联动。

刘德华“云录制”的效果,首先是节目导演提前构图,设计好每一帧画面中演员的走位、动作。然后再由专门团队沟通,让刘德华在大型摄影棚中提前录制。

接着几百个软件工程师为刘德华拍摄内容添加大量的图像效果,和刘德华的歌声、动作配合起来,加上虚拟的内容,实现 “AR 化”。

最后,将“AR化”的刘德华,和关晓彤、王一博实时演出的场景叠加在一起,就成了 “XR”。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科技名词“AR”、“XR”。要解释它们,我们要从早些年很火的VR技术讲起。

VR(Virtual Reality),中文术语叫“虚拟现实”,是利用设备模拟产生一个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模拟,有十足的“沉浸感”与“临场感”。

AR(Virtual Reality)则是增强现实 ,字面解释就是,用虚拟信息,增强到“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VR和AR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VR通常是利用头戴设备模拟真实世界的3D互动环境,现在最流行的应用场景就是VR游戏厅。

而AR则是通过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眼镜等)将各种信息和影像叠加到现实世界中,最流行的应用场景就是我们的AR相机,我们可以用手机的AR相机模式,将自己的头变成一个卡通头像,其他场景都是真实场景,然后拍成相片保存下来。

也就说VR显示的画面全是假的,而AR显示的画面有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

此外,还有一种MR技术,就是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技术。它是介于VR和AR之间,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实时交互的复杂环境。

MR现在流行的应用场景,是MR试装体验中心,消费者可以1分钟绘制户型图,1:1的产品VR试装,借助MR设备身临其境体验未来的家。

更高级的XR(Extended Reality)技术,也叫扩展现实技术,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的、可人机交互的环境。

回到央视春晚《牛起来》节目上来。刘德华身在中国香港,北京春晚剧组把总台1号厅的机械牛数字化,做好了三维模型,然后植入到了刘德华的空间里面。

在刘德华表演时,他要模拟与元素之间的互动,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地方。在《牛起来》整个四分半的歌曲里面,刘德华只占大概不到一分半的时间,但是就为了这一分半的时间,刘德华连续拍摄了20多个小时。

如果只是这一技术的话,那它还只是AR技术的应用。到现场直播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将刘德华云录制的AR内容,通过3D拍摄技术,用三块LED屏,构建出三维的虚拟空间,然后现场再通过摄影机跟踪系统实时提取演员的位置,数据放在三维空间里,再通过VR渲染就呈现出动态虚拟的三D画面。

到这里,我们已经将舞台上虚拟和真实的效果,极其逼真地呈现给现场观众和亿万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朋友们。

而最后刘德华“空降”春晚现场,实现与关晓彤和王一博同台表演的画面,则还用到了实时渲染系统。也就是将AR化的“刘德华”抠图到了春晚舞台直播现场,或者叫远程移植到现场,实现与关晓彤和王一博同台表演。

然而,这还不是XR未来交互的终极形态。真正的目标还要实现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三D体验,终极目标就是仿制完全以假乱真的虚拟场景。

可想而知,当这一天到来,我们人类会沉浸在充斥着虚拟元素的现实世界中,而那个现实世界,将带给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生活体验。

人工智能、XR等技术的应用,在未来将愈发成熟。古语里的“眼见为实”将是一个作古的成语。所观所感,所尝所闻,都可能是真真假假结合的产物。

那个时候的人类,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2020年代,一定会认为是一个由蛮荒时代到智能时代的启蒙期。

未来,除了希望,也充满了绝望。有些人或许会成为XR构建的超现实世界的附庸,成为被少数人完全控制的奴隶。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或许未来就是“天堂和地狱”交织的世界。

来源:

  • 上一篇 :中国广电网络董事长宋起柱新春致辞
  • 下一篇 : 烽火:回望2020 | 数字连接,点亮美好世界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