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但没预估关税会这么高
2025-04-10 14:13:07

4月9日,立讯精密在投资者关系活动的电话会议上,就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的政策影响及公司应对策略做出详细回应。公司表示:“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公司会观察未来关税落地情况,相信客户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移到相对关税比中国低的地方,这会带来一些挑战。”

以下为详细的投资者关系问答记录:

1、目前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这对公司有哪些影响,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在 4 月 2 号之前大家就关心关税对公司这类硬件公司的影响。此前认为影响不大,但没预估到针对中国的关税会这么高。不过性质一样,公司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公司会观察未来关税落地情况,相信客户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移到相对关税比中国低的地方,这会带来一 些挑战。

2、公司较大的海外客户目前有什么措施规划? 

答:无论是海外大大小小的客户,还是类似公司这样的企业,都在努力跟当地政府沟通,传递对产业链比较健康的声音。同时,很多企业和客户都在做沙盘推演。

3、关税之后需把一些成品移到关税较低地区,公司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地的产能规划后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各个国家会做哪些产品,目前是否有规划? 

答:除非越南的关税比其他国家地区高很多,否则消费电子过去多年大部分在越南的产能再转移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年来 中国硬件企业产能出海,越南在物理边界连接、物流、产业链和人才累积等方面有优势,越南政府招商引资和支持企业的政策也比较成熟,打破现有格局将会徒增品牌方的成本。公司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的工厂,能看到这些地方产 业链还不是很成熟,物流和产业链支持不是非常理想,转移可能性不大。

4、印度后面的扩产目标和产能规划是否与大客户有沟通,后续如何考虑这方面问题?

答:整体来讲,基于目前公司既有产能合理利用的考虑,公司 消费电子海外扩充计划会优先考虑东南亚。

5、增加的关税成本是否会由供应链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共同承担,若承担,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答:一直以来,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不是硬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的。客户一直以来都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遇到关税问题,都没有出现客户让供应商承担关税的情况。

6、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因关税问题发生改变,台系、美系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是否会受影响?

答:我不认为格局会因此发生变化,地缘政治挑战环境并非现在才出现,若要变化早就变了。长期来看,终端客户进口美国的产品若有增量产能,可能不会过于集中在越南,会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布局,也可能将部分自动化程度高、价值高的模组产品留在美国生产。但供应链格局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竞争力。

7、这次关税与 2018 年相比,在感受上有什么较大差异,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答:现在是不确定性的关税政策,睡一觉起来可能就有加税情况,大家应以观望为主。现在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相对波动没这么多,目前还不到定性的时候。

8、这一波加征关税是否会让客户希望在印度、墨西哥、巴西做产能规划?

答:消费电子产业链较长,涉及多级材料厂商,良好的产业链生态、物流运输、工艺和人才支持都很重要。目前来看,越南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的大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

9、从更广的角度判断,未来制造业流回到美国的可能性如何?

答:各国为自身利益而提出制造业回流目标很正常,但美国是否具备相关条件是较大的考量,这不只是人才、人力及成本的问题, 还涉及非常长的产业链构成。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类似半导体、 集成模组等,也许有可能回流;但产业链条很长、需快速应变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回流非常难。汽车产业,我们早已在北美附近布局, 受关税影响较小;通信产业两三年前就有增加布局在墨西哥和越南, 并且需求量不像消费电子体量那么大,受波及也较小。当然,有部 份汽车和通讯客户希望公司在美国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提供服 务,公司会在要求商业保障的前提下,从长远发展和安全性考虑。

10、公司过往应对关税变动有哪些历史经验,对此次应对是否有帮助?

答:目前供应链环境下,消费电子的模组零组件在中国保留较多,越南能满足大部分出美国量的需求,从关税角度看,大家布局的竞争格局基本无差异。无论未来有无增量,若关税差异达到客户不能接受的程度,转移压力是平均传导的,不是立讯一家面对。

11、排除越南和中国,如果客户需要在其他低关税地方建立产 能,且公司已有厂,最快多久能完成产线并投产?

答:应该 1 年到 1 年半。

12、韩系客户在美国市场受到的关税影响是否与大客户类似? 大客户在申请豁免时是否更有优势? 若都不能豁免,向消费者转嫁成本时,大客户在美国本土相比韩系客户是否更有优势?

答:从目前趋势看,制度上不存在身份的差别对待。

13、公司的组装或零部件业务在美国生产对比在亚洲生产,成本会高多少?

答:没有测算过这个数字,很多东西是动态的,无法给出量化概念。消费电子有淡旺季,上下半年比例大概是 3 比 7,如果产业链分散,不仅有成本问题,供应问题也很难解决。在越南或中国制造可以做弹性产能安排、共享出口产能资源。而且消费电子产业链 有四五层甚至更多,产业链构成复杂,因此难以量化。对于做硬件、 精密零组件模组跟系统集成的业务,在美国本土制造不太合适;但做半导体、模组集成业务,未来大环境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

14、在短期应对关税冲击方面,公司与客户有哪些应对措施安 排,如囤货、物流安排、未来排产量安排等?

答:各行各业有销美国的企业和品牌都会把可预见的二季度或四月份的需求尽可能多先出货,然后再观望,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关税传导出去,可能会带来二季度消费者观望或经济衰退带来需求下滑等情况,但立讯作为头部品牌里的优质厂商,受影响较小。从立讯经营来讲,这种经营业绩的影响非常小,若未来经济衰退明显,对我们的影响最多是成长性没有预期的好。关键还是竞争力,以立讯全球化的产能布局来看,未来有一些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机会。

15、目前客户是否对公司出货量变化做出指引,比如提前备更 多的产能或是提前多久出货之类的?

答:整个市场绝大部分有销美国业务的企业和品牌都有稍微往前准备,这是正常现象。不过产能要提升得是全产业链的提升,没有品牌客户会有双倍产能等待,也很难将出货提前太多。

16、后续在原产地认定环节,是否会对多级物料进行穿透来认 定原产地并加征关税?汽车和通信业务受关税影响程度如何,公司有无针对性措施?

答:我们看到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在产地认定方面加强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对比例、认证产品的特殊制程或非特殊制程等,会有更清晰或更严苛的标准,但对于有一定规模和系统的企业来说都 是可以处理的。汽车业务在墨西哥供应进美国的部分,所有企业情况相同,该传导就传导,该豁免也一样,目前未感受到零部件在墨西哥出口美国有压力。公司约有 3%的通讯零组件出口美国,此前因越南工厂未建好,现在已将通讯产业产品转移至墨西哥和越南以 配合市场客户需求,且提前完成了转移。全球各地如北非、东欧的产品本来就不销美国,因此不受影响。

17、出口加税方式是否可以按照出口国附加值计算,而非终端整体报价?

答:目前执行的是以出口单价来算。以前有产地豁免政策,即达到一定比例可全部豁免,但目前没看到哪个国家执行部分豁免措施。未来有按产地国生产级别累加关税计算的可能,但存在较大挑战,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比如难以认定数字的公允性等等。

18、公司是否会加大在新加坡等地区的布局?

答:如果未来游戏规则按产地关税税率认定部分产品减免税标准,且新加坡关税明显低于其他地方,不排除在新加坡制造一部分模组,但新加坡地域有限,会考虑但不会贸然行动。

19、越南目前政策是加征比较高的关税,是否符合您前面提到 的税差较多的情况,公司如何考虑新安排?

答:消费电子很多产能在越南制造有非常高的性价比,这个价值更多体现在品牌客户收益。我对越南取得比较宽松的条件有信心。我们的全球生产基地布局在行业里面是做得非常优秀的,即便有极端情况也可克服,并且成本会传导,最终还是看竞争力,自身强大很多问题就会变弱。

来源:网络电信 Yan

  • 上一篇 :中际旭创: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
  • 下一篇 : 苏州城投集团莅临亨通考察指导,共绘文旅合作新蓝图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