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以“智汇光谷 共启新程”为主题的2025光谷AI+产业创新论坛在武汉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光谷企业家协会、中国信科联合主办,烽火通信承办,光谷多家AI领域技术和应用创新标杆企业、机构协办,汇聚人工智能领域院士、权威专家、头部产业领袖及光谷企业代表等超200位嘉宾,共探AI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合力推动光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高度。
权威汇聚 共绘AI发展新图景 论坛由光谷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烽火通信总裁蓝海主持,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委书记沈悦致辞,光谷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书平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教授带来权威洞见。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委书记沈悦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光谷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行动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AI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AI与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光谷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I产业创新集群。他强调,要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搭建更高层次的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光谷,共同书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光谷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书平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光谷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实践经验。他表示,光谷企业家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深度协同。中国信科集团作为会长单位,也将依托深耕信息通信领域的丰富经验、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优势,携手协会全体理事单位,助力光谷构建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谷之光。 在院士洞见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教授发表题为《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安全产业新生态》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AI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必须构建自主可信的计算体系,从底层技术层面保障AI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沈昌祥院士还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自主可信计算在AI安全领域的应用路径,为产业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引,引发现场嘉宾的强烈共鸣。 重磅行动 共筑AI产业新生态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在高新区人工智能+办公室的组织下,来自光谷的十七家企业携手发声,联合发布“光谷在行动”——积极响应《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联合倡议。该倡议的发布,既是光谷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坚定表态,更彰显了光谷AI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为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全链条实现深度融合,长江计算、深之度科技、达梦数据、紫东太初、数巅科技携手,正式启动《AI+信创软硬协同创新合作计划》,旨在整合各方技术、资源与科研优势,联合开展AI+信创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共同构建国产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一体化生态,为AI+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协同新动能。 前沿洞察 共享AI实践新成果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通信、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跨行业融合创新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趋势。主题演讲环节,GTI(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移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委会主任高同庆,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孙克,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总工程师、紫东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韩静,腾讯基础网络中心技术总监何泽坤,北京数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昌华,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进行了倾力分享,为现场嘉宾带来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思想盛宴,为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转型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加速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左右滑动查看嘉宾演讲精彩瞬间 成果亮相 展现光算创新实力 在论坛同期特设的“光谷AI+产业创新成果展示区”,中国信科聚焦“光连接+算力”,展示了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 在光连接方面,为更好支撑国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中国信科围绕入算、算内和算间这三大算力互联网中的关键应用场景,提供端到端光连接解决方案。现场重点展示了密集型MPO光缆、超高密度光缆、自研空芯光纤1.6T光模块、OCS等核心产品,为“城市算力网”、“东数西算”和“数字丝绸之路”提供全光底座。 在算力领域,旗下长江计算全力打造国产化算力创新高地,构建“通智超”一体化布局,满足从云到边缘的多样化需求,为国产化算力产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展示的长江计算-紫东太初训推一体机,具备超高扩展能力、软硬件预集成、安全私有化特性,为各行各业数智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烽火通信将在光通信与AI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筑牢光连接底座,并推动国产化算力创新升级,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