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互联网创新“天花板” 电信业再启自我革命
来源:
人民邮电报 2016-07-14 16:30:23
管道,是传统电信业的根本。用“大手术”的方式,重构已经运营了几十年的网络架构——日前中国电信发布的CTNet2025计划被业内视作传统电信业的又一次自我革命。从开放性的角度来看,此次革命似乎更为彻底。它不仅会颠覆电信企业之前属地化的资源管理、运营模式,更将对传统的电信设备厂商和产业链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从整个网络生态和互联网应用来看,此次大手术之后,有望给予信息消费群体一个开放和解耦的网络,提供更为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创新平台,各行各业使用网络资源将更加高效和经济。
推倒封闭的网络“围墙”
目前,用户和互联网应用企业仍需要适应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习惯”。大家经常会问,什么时候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可以即插即用、方便快捷?电信运营商之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边缘化,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连接不智能,难以主动适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告诉记者,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架构是一个复杂封闭的体系,面临着根本性困境。网络设备专业化,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复杂,升级改造难度大,不同厂商的设备兼容性和互通性不高,这直接造成了网络建维成本高、开放性差且灵活性不足。专用网络或者平台的各个单元间资源不共享,存在大量私有的接口和协议;计费等IT系统则主要为方便内部运营设立,不直接面向业务和用户,难以被快速灵活调用。
封闭而复杂的网络架构,影响了用户体验,用户开通或者调整一个业务,要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业务响应时间基本都耗费在内部繁杂的网络协议、流程上。不同类型的业务对应不同的平台,给用户造成诸多麻烦。网络资源的属地化管理模式也极不适应快节奏和体验至上的互联网消费。打个比方,某互联网企业需开通全国性的网络服务,可能要和运营商多个部门、多个省级公司打交道才能办妥。
传统电信业的竞争主要是网络能力的比拼,如网络规模、技术先进性、网络质量等,可称之为硬实力。现在,已经转向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如创新能力、提供速度等,可称之为软实力。“我们的网络必须由‘硬’变‘软’,主动、快速、灵活地适应互联网应用,网络资源的部署也必须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组网思路的制约。”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部主任张新说。
张新对记者表示,未来用户的体验可以概括为网络可视(提供基于应用的网络资源视图)、资源随选(面向业务,提供按需、自动化的网络资源部署)、用户自服务(面向服务,提供基于用户网络的自助管理)。
突破互联网创新“天花板”
对现有网络架构的重构,会从根本上改造网络的特征,改善网络的能力,改进网络的服务,一个开放、解耦的网络将让信息经济的发展环境更加优越,与此相关的网络生态也将因此受益。
韦乐平告诉记者,从全球运营商来看,网络能够提供给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空间逐渐触及“天花板”,迫切需要运营商实施网络重构,形成更加简洁、开放、敏捷、集约的新一代网络。
CTNet2025计划将构建一个软件化、集约化、云化、开放的网络架构,核心切入点包括网元云化部署、软件定义网络智能控制、部署新一代运营系统、网络DC化改造等,推进网络的纵向解耦、横向打通。未来,中国电信的目标网络的层级、种类、类型、数量和接口将尽量减少,降低运营和维护的复杂性和成本;网络提供软件编程能力,资源具备弹性的可伸缩能力,便于网络和业务的快速部署和保障;网络能够形成丰富、便捷的开放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应用所需;网络资源应能够统一规划、部署和端到端运营,改变分散、分域情况下高成本、低效率的状况。
张新对记者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是网络流量和用户数量的激增,以及网络流量模式的不确定性。现有的核心网设备通用性差,新业务开发周期长,扩容升级的代价高。采用NFV后,一方面网络设备功能不再依赖于昂贵的专用硬件,基于x86标准的IT设备成本低廉,可望为运营商节省设备投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抽象,资源可以充分灵活共享,实现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部署、弹性伸缩、故障隔离和自愈等,为网络服务的设计、部署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
开放和解耦的网络,不仅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网络服务的自助式、智能化的开通和调整,而且大大降低了网络创新的门槛,提供了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创新平台,可望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加入网络制造和网络服务的大军之中,衍生出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服务形态。
降本增效后的网络基础,在投资和运营成本明显降低的前提下,会更好地满足高性价比网络的要求,使得各行各业使用“网络”能源更加高效和经济。
重构挑战巨大“游戏规则”将改变
此次重构,能从设备商角度看到的影响是:运营商与设备商传统的简单“售卖”模式将发生彻底变化,形成相互合作的“集成创新”和“联合开发”模式。运营商深度介入软件化的网络设备和业务的开发与运营,以快速迭代的方式,与设备商一起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务。除了运营商自身和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需要增强软件开发能力之外,通信产业链中将需要更多更专业的软件供应商来提供网络重构所需的软件。
向管道这个根本“开刀”,中国电信将承担巨大的改革成本与压力。目前的基础网络架构,中国电信运营了几十年,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营能力、内部流程、人才队伍等都基于它建立。重构网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演进过程,对企业各领域都提出了巨大挑战:当前以专业、行政区管理的组织架构将发生变化;软硬件分离后,产品价值向软件转移,存在开源软件、商用软件、自研软件混用的应用场景,要建立新的价格模式和采购方式;网络即服务的运营需求对运营商的开发运营一体化以及市场、网络和IT的协同能力提出更大挑战,要构建快响应、高效率、灵活服务的运营能力;未来软件定义的网络将屏蔽底层硬件差异,提升软件快速迭代开发能力、网络和业务创新能力以及对开源代码的掌控能力。
韦乐平告诉记者,网络架构重构中还将碰到两大困难:一个是自主创新的投入,未来网络产业要求研发和运营一体化,首先涉及运营商。虽然中国电信已经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目前经营的压力比较大,后续在自主创新方面大幅度提高投入的困难较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一些政策扶持,如设立运营商新一代网络的创新专项资金或相关网络创新业务的税费减免等。第二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问题,SDN/NFV对现有网络生产方式的影响之一就是单纯的“黑盒子”式采购模式需要改变,运营商和众多供应商间会有更多的深度合作领域。这与目前认同的招标流程不太匹配,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这种新的采购模式(非标准的集采模式)加以规范和许可。
据记者了解,去年中国电信就开始了一、二级干线的融合,对于此次重构,中国电信将采取“增量先行,兼顾现网,踏准节奏,加强协同,培养人才,机制配套,走向开发运营一体化”的思路,CTNet2025白皮书不仅考虑了未来虚拟的新世界,还充分考虑了现有的老世界;不仅有定性的目标,还有定量的硬指标;不仅有战略的指引,还有演进的路径和具体的举措,为此还设立了3大类13个落地专项。
中国电信一位技术专家告诉记者:“这或许是继引进程控化后,电信业网络架构的第二次革命,我们希望它会同程控化一样,驱动电信业的新一轮发展。”
上一篇 :大力弘扬工业文化 支撑制造强国建
下一篇 : BAT都来了 互联网巨头如何拼抢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