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日 万象更新时|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二)
2019-12-31 17:05:26

2.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新价值观下的“新思维”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哲学范畴上的内容,定义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我们说:思维来自价值观下的判断。价值观对思维的判断是指导性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思维的方向;同时思维的判断结果又在不断影响价值观的变化。思维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


什么是新思维?


谈及“新思维”,比较一下对美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巨头企业的命运,往往让我们深思——一个是享誉世界的苹果,另一个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柯达。

我们时常津津乐道于苹果的文化和创意,因为他是创新的典范,是大众的宠儿,也是新思维颠覆旧格局的典型代表,它的颠覆式创新模式撬动了整个产业。

但是站在以史为鉴的维度,沉沦的柯达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思考——这家致力于将胶片影像艺术做到极致的企业,这家最先发明数码影像技术却又是被数码影像技术挑落马下的企业,带给我们更多的却是遗憾和困惑——同样是生长于美国商业土壤的两家企业,同样都是具有引领技术和雄厚实力的企业,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和苹果相比,命运的迥异和发展的差距应该归结于柯达对“新思维”的缓慢热忱和冷淡态度,归结于柯达的“自我欣赏”、“恃才自傲”,更归结于柯达对自身价值观的“顽固坚守”。

前面我们谈到,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新的价值观,就要接受新形势新环境下的价值观的改变,从价值观与思维的依存关系看,新的价值观势必催生新的思维。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在社会环境、商业生态、技术演进快速变化的当下,以新的思维来思考未来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如何形成新思维?


对于我们而言,新思维的形成应来源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自身发展的新压力的系统分析和准确把握。

【编者注:以下内容为作者当年对宏观经济形势、国企改革、行业发展及企业自身压力的分析。为保持文章完整性,此处未作删减,仅供参考】

1.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从经济大面上看,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经济增长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将十分明显, 我们需要深入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对我们企业发展的影响;从外部环境上看,全球经济复苏力度逐渐增强,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一般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我们“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企业的影响看,已经推出多项简化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等改革措施,随着“两会”的召开,势必会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需要借力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2.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国企改革已成为当下舆论热点,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的方案已经上报,虽然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是我们可以预期即使没有细化指导意见,也必然有原则性要求值得我们期待。例如,从员工持股和国有资本占比这两个维度看,过去员工持股都限定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国有资本实现绝对控股,而现在国务院国资委已明确表明要扩大员工持股范围,激发内部活力,要让市场在资源支配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得到保障,要放开那些不涉及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可以相对控股。这些新举措很多都是我们曾经想做但是受条件限制没敢做或没有做成的事,现在这扇窗口已经向我们打开,这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思维,打破传统思维的墙,给我们企业的机体注入一剂“强心针”。从上海等地已经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看,也许国企深化改革的力度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大面上只把“法不禁止即可为”作为了总体规则。

在深化改革的政策尚不完全明确,在改革正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路口、发现机会、发现闪光点,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坚信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势必激发国企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国有资本活力。我们相信推进的国企深化改革将会成为重塑国企竞争力的历史契机,这个机会我们不能错过。

3.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跨界”、“融合”、“颠覆式创新”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刚刚在巴塞罗那召开的MWC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盛况空前,今年的主题就是“创新,下一个是什么”。各种最新水平的技术、产品、方案、理念纷纷登台亮相,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人士目不暇接,传统的网络、基站、终端等通信设备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中国4G牌照的发放已开始撬动通信业新一轮增长,虚拟运营商及各种应用服务商都已“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拳脚。同时,大数据逐渐向传统领域扩散,物联网加速向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扩展,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空前上升,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焦点,安全领域将聚力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过去对于行业的理解。

4.企业自身发展的新压力。
2012年,我们曾感叹全球通信巨头出现了步履蹒跚的迹象,在中兴报出27个亿的亏损、华为增速放缓的同时,我们还庆幸于保持了不错的发展速度,但2013年,从五大设备商的财报或预期看,诺基亚、中兴实现扭亏为盈,爱立信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倍,阿尔卡特虽未摆脱亏损,但其营业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华为更是首超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设备商,这都主要得益于她们近两年的转型。我们呢?历经10余年发展的淬炼,我们已经置身于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将向何处去?我们亟待理清思维,考虑我们将走什么样的路、怎样走路,甚至是跑和跳?我们需要突破,我们需要创新。我们聚焦的“新”不仅是新产品,更是新思维。


用新思维去面向未来


我们呼唤新思维,是因为我们要面向未来。

从赵梓森院士拉制中国第一根光纤,为我们打开从电至光这扇“划时代的大门”开始,创造新思维的基因和传统就一直流淌在我们企业的血脉之中。我们一直都有新思维:我们率先改制,我们持续创新,我们质量和效益走在改制科研院所的前列……


我们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我们一贯的思维创造。

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需要靠“思维换血”去迎接新时代。这个时代,比的是速度、想法和颠覆性创造。

我们固然可以按照传统的渐进式思维去思考定义我们的发展路径(如同我们的光传输研究,按照10G、40G、100G、1T这样的思维模式循序渐进),但我们需要认清时代的潮流,因为按部就班的前行,时代抛弃我们时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用新的思维去构想未来(如同思考OTT对于传统通信产业的冲击,如同横空出世的微信对于及时沟通方式的改变……),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去思考新出路。

来源:企业供稿

  • 上一篇 :辞旧迎新日 万象更新时|问渠那得清
  • 下一篇 : 辞旧迎新日 万象更新时|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三)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