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日 万象更新时|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四)
2019-12-31 17:06:31

4.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业态”

 

何谓业态与新业态?

 

业态,就是经营形态。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商业运作中,我们以什么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什么样的形式和途径,卖给什么样的服务对象。

如果说新技术是一个点,是实现价值的工具和渠道,那么新业态就是一个面,是整合资源、创造价值的大平台,新业态能够让新技术的价值倍增,能够让发展明显提速。随着新的价值观下的新思维产生,随着改变世界格局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一批新业态应运而生、首创发展,成为了创新的重要领域。

也许“新业态”一词过于专业、很宏观,但新业态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却很直接,例如微信和互联网金融。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新业态?

 

如果说“新技术”聚焦在“术”这个层面,那么“新业态”则聚力于“势”这个高度。
和技术的竞争相比,业态带给我们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信息通信行业最典型的例子非苹果公司莫属——在经济下行的2008年,苹果仅以1%的行业销量却占据了20%的行业利润。和拼死累死的其他同行相比,苹果在高利润区活得惬意而舒服,真的是其登峰造极的技术和产品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利润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不妨再放眼看看我们信息通信产业正在发生的业态变化: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电信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通信与计算机融合、制造与服务“联姻”、线上与线下联动、管道与平台并重,智能化应用已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庭等)。这些都在不断产生着新的业务形态。

作为与传统运营商唇齿相依的设备提供商,我们未来何去何从?在新的业态下,我们现在的饭碗还端不端得稳?我们下一个吃饭的碗又在哪里?新业态可能会导致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如果我们现行的传统技术路径、经营格局被新的业态所彻底颠覆,我们又将如何面向未来?

新业态带来的影响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新业态带来的挑战驱动我们必须进行新变革、新谋划。


几种新业态带给我们的思考

 

关注新业态,是希望我们能够找到转型的破题之路,别成为“门外汉”,“不入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鞋走新路。

1.OTT带给我们的思考:要学会“吃软饭”。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球类运动员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到达目的地。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互联网企业利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QQ等。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OTT对于运营商语言和短信业务收入的蚕食让我们看到了新业态的雷霆万钧之势。

面对OTT厂商的强势攻击,运营商们必须把他们封闭的网络改造成一张更加灵活的网络,加速业务的创新。在这种新的业态下,业务的创新需要学会用互联网的精神和语言表达市场需求,而不是固守于用通信的方式和语言续写变化。当前“软”趋势正在通信行业中兴起,这需要我们会吃“软(件的)饭”。

2.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思考:宝藏其中
因为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成为焦点,并进入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一所三甲医院一年数据已经达到约1000T,像武汉这样规模的几十万个城市摄像头一小时数据就达到数百TB。现在全世界新产生的数据量每年增加14%,也就是说互联网每两年翻一番。互联网产生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暴涨,大数据促进了信息融合和产业跨界结合。对大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应用将引发更多新业态出现。

3.智能化应用带给我们的思考:空间更大
互联网会被谁取代?在我们的眼里互联网似乎已经无所不能,我们还需要其他东西么,或者说谁还能比互联网更加强大?答案是智能化。


智能化分为两个部分,即硬件智能化和软件智能化。近年来智能硬件概念的发端,笔者认为是乔布斯的iPhone,iPhone引起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引起了APP应用的发展壮大,而后iwatch引起了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设想,进而拓展到其他智能硬件设备。相比硬件智能化的出彩表现,软件智能化是个更难的解答命题,软件智能化的基础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只有足够的数据积累才能让软件准确度更高,更加符合我们需要的智能化。


积极迎接新业态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未来新业态的竞争,不是技术之争,而是思维之争,是资源垂直整合能力之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小米、腾讯、阿里这些新业态下的行业领导者,无不是先有新业态思维,再有系统资源整合,后有敲门砖产品,再有充满生机的业态,从而成就了今天中国物联网经济的繁荣。

在“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如果我们只争“新技术”,不争“新业态”,在商战丛林中,折戟沉沙并非危言耸听。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布局何种业务,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商业模式的兑现。作为科研院所转制的企业,我们可能不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具有“先天的市场基因”,所以理解市场的价值规律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功课。

来源:企业供稿

  • 上一篇 :辞旧迎新日 万象更新时|问渠那得清
  • 下一篇 : 辞旧迎新日 万象更新时|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五)
  • 相关信息